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

舊瓶的新裝 --《武俠梁祝》Butterfly Lovers


吳尊的演出不過不失,而阿Sa的個人氣質則將梁祝由呼天搶地的淒美變成清澀的動人。
 

或許每一個年代都需要有自己的《梁祝》。

《梁祝》故事都耳熟能詳,從選角來看,《武俠梁祝》肯定是主打年輕人的主流市場,雖然「武俠」二字看似突破傳統,但相信仍沒有人會期望本片有如舞台劇《梁祝下世紀傳奇》一樣的顛覆性別錯摸。本片雖一開始就用旁白交代了這不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,卻也暗示本片的梁仲山和祝言之是梁祝再世,故事其本結構正就是大家所知的《梁祝》。

這個處理手法自有聰明處,說是梁祝再世,當故事和梁祝一樣時,你不能怪我;當故事作出大量改動、脫離原作味道時,加入了「武俠」,你也不能怪我無厘頭,因為講明是「再世」的「新」故事。當然,「再世」和「武俠」是否討好,則要看觀眾自己了。個人就覺得「再世」的設定其實有點多餘,將經典改頭換面其實沒什麼所謂,拍得好便說了,如1996年的狄卡比奧主演的《羅密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》(Romeo + Juliet)我就相當喜歡,殿堂級導演黑澤明的《蜘蛛巢城》等名作,也就是將莎翁名劇變為日本古代物語,改得好時,實不怕給人批評。

本片同樣是台灣俊男加香港玉女,令人不禁拿當年徐克所拍、吳奇隆及楊采妮主演的版本比較。本片和徐克版一樣,改變了原作,令梁一早發現祝是女生,增加較現代化的愛情元素,不過這份情的處理卻有天大不同,也基於兩代主角的氣質各有不同,令電影味道各異:徐克在鏡頭色調和導演手法下,較能表現古典式淒美;馬楚成版換上一份清澀,而本來我覺得是有點多餘的武打元素,也造就了故事未段多了點悲壯。

不過馬楚城版的結尾有點新意,看似「羅密歐與茱麗葉」式的命運弄人,但扭了穚,片中吃了毒藥的阿sa變並非完全假死的茱麗葉,期間是有知覺,知道外間一砌,最後死而含笑,她要的不是廝守終生,而是一份心意,和傳統梁祝的悲劇結局著一點點不同的涵意,似乎也暗示了年代已不同。(雖然由導演以至一眾年青人觀眾也未必刻意地會有這想法……)

若我問我,我還覺得徐克版好看,因為那片也代表了我輩同齡人士的浪漫年代。不過,我阿媽當年睇見吳奇隆及楊采妮,都不屑地話任白好睇好多,所以看見同院不少看得又哭又笑的年青人,你就得承認每個年代的o靚仔o靚妹都有權去詮釋他們的浪漫。

所以奇怪為何會是IIB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