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十分鍾情》由「十分」變「九分」,到底鍾繼昌的《愛的光環》有沒有機會「重出生天」?
《十分鍾情》的由來頗有意思,發起人林超榮原意是以香港十年回歸作母題,由十位導演﹐以十個香港地標,拍出十個各長十分鍾的故事。可是當中鍾繼昌所拍的《愛的光環》因題材問題被抽起(早前外間一直有傳說政治問題,超人卻在訪問中講過,本片題材不涉及政治,對我們來說,這只好成為一個謎),而部份故事又由兩個導演聯合拍成,最後竟成為十一個導演九個故事的局面。
九個故事未必每一個都對正題講香港十年,風格由寫實到荒誕各有不同,不過卻都很有香港情壞。林愛華《舊山頂道》情節老套估得到,卻細膩道出這幾年來的中產悲歌;《路漫漫雞蛋赤赤紅》講的士佬幫回港的金山阿伯尋找舊友,人情濃而不肉麻。個人最愛《路漫漫雞蛋赤赤紅》,真是男人老狗的浪漫,頗愛那些街角追逐片段。片中出現的金山阿伯、水兵、的士佬、行船、灣仔等等,都是一些我們平時不會覺得是香港icon的香港icon,唯主角找修女派紅雞蛋及金山阿伯尋友兩段呼應不足,否則將更動人。
其他一些較「另類」的作品也頗為搶眼,如場境甚似《人間狗鎮》的《依然有夢》、帶點魔幻寫實的《紙皮爸爸》,故事和手法都很討好,尤其《紙皮爸爸》,充滿不造作的童真得來(也多得可愛的肥仔小演員),故事卻很成熟,主題簡單,卻又觸及至深,沒有悲傷情節卻也可以感動。
然而,每部片只有十分鐘,據知拍攝期又短,沙石難免不少。如黃精甫的《清芳》情壞一絕,故事卻不完整;《獅子下山》故事有趣,但受特技資源所限,又太說教,效果尤如教育電視。九個故事,坦白說其實有點像在看九部電影學生習作,因著時地人的限製,電影出現了在這群叫有經驗的電影工員者身上不應該出現的青澀。或許也正因如此,味道倒是真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